中國SaaS怎么了?--飛書火了,ERP卻沒人愛?
當前位置:點晴教程→知識管理交流
→『 企業管理交流 』
過去幾年,中國SaaS市場經歷了高預期、低落地的反復輪回。從最初模仿Salesforce、SAP,到今天AI編排、流程智能重構,一波又一波的熱潮裹挾著資本、媒體和創業者。 然而,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殘酷現實:
一邊是飛書、釘釘、企微這些協作工具快速普及,成為企業剛需;一邊是ERP廠商無論多么努力講價值、做功能、上AI,客戶卻始終半信半疑、不愿買單。 這不是產品的問題,而是市場結構性的問題。 一、飛書火,是因為用得爽;ERP冷,是因為聽不懂為什么飛書之類的企業協作平臺越來越多客戶認可?不是因為它是國產的,也不是它便宜(其實不便宜),而是它滿足了三個關鍵特征:
相比之下,ERP的落地則往往意味著:
一個是讓你更自由,一個是讓你不能亂來。這本質上不是軟件的問題,而是工具屬性 vs 管理屬性的沖突,如果我們在繼續深挖最根本的原因,那就是下面的對比: 飛書們是看得見、摸得著、立竿見影的價值1. 即裝即用,用戶體驗好飛書是工具--上線快、使用門檻低,員工一注冊、馬上能聊天、開會、寫文檔、做審批。 ERP是系統--上線復雜、流程定制繁多、推行難度大,用戶需要培訓、學習、習慣改變。 2. 解決的是協作難題,人人有感飛書打通的是日常高頻工作流:溝通、審批、共享、排期,是大家每天都要用的。 ERP處理的是管理流程與責任歸屬,只有一部分人(如財務、供應鏈人員)才日常接觸,而且更多是被系統卡住的角色,體驗不佳。 3. 是賦能工具,不是管控系統飛書讓員工更自由、協作更高效;ERP讓員工感覺流程變復雜、責任更清晰、可追溯性更強。 這是本質不同,一個是幫助我,一個是限制我。 ERP承載的是組織治理價值,但難以量化和感知ERP最大價值在于:讓組織運轉可控、可視、合規、可持續。但這類價值屬于間接、延遲性收益,且主要體現在管理層視角:
但對于多數業務部門,ERP代表的是更多流程約束、審批步驟、填表數據,是工作麻煩的來源。 因此:
這就決定了認知落差。 三、飛書代表用戶導向,ERP代表管理導向
這也是為什么飛書更像C端產品思維,而ERP仍是典型B端治理思維--而在中國市場,C端文化的侵入,讓企業用戶也更追求用起來爽。 四、中國企業數字化層級不一,協作比治理更迫切大量中國企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,還未真正完成數字化組織建設。他們:
此時談ERP的精細化價值太早。反而是如何高效溝通、如何快速行動成了第一訴求。飛書剛好踩中了這部分需求。 ?五、飛書正在協作即平臺,反向吞噬部分ERP價值更值得注意的是:飛書這類平臺正逐步向ERP領域滲透:
很多中小企業甚至認為:飛書就是我的輕ERP,這是對ERP價值的再一次邊緣化。 總結:ERP不是不重要,而是價值認知斷層嚴重出路在于兩者結合:可感知的ERP與有治理能力的協作平臺未來真正有前景的產品,可能不是飛書,也不是傳統ERP,而是:
閱讀原文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3WIxidSzVYOljuR091g55w 該文章在 2025/7/7 10:22:49 編輯過 |
關鍵字查詢
相關文章
正在查詢... |